民以食为天,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黑龙江作为产粮大省,10年来,全国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这里。前不久,黑龙江提出了新目标——5年左右把粮食产量增加1000万吨。在粮食生产迎来“十九连丰”的基础上,当地要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进一步当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在我国粮食生产格局中,近些年来“北粮南运”已成事实——黑龙江正是其中当之无愧的“排头兵”。统计数据显示,黑龙江10年累计为国家贡献粮食1.47万亿斤,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均居全国第一,为我国粮食生产作出突出贡献。
在世界粮食局势趋于紧张的背景下,今年黑龙江不仅粮食生产迎来“十九连丰”,还瞄准了5年左右把全省粮食产量增加1000万吨的新目标。黑龙江如何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不断实现突破?如何解决好“谁来种地、种好地”的问题?如何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
松花江滚滚奔涌,润泽两岸黑土良田爱游戏电竞。在祖国的东北角,黑土地经历春播、夏长,迎来令人喜悦的粮食生产“十九连丰”。历经70余年的开发,北大荒如今变成了“中华大粮仓”。
在乌苏里江畔,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九分公司总经理尹显洪难改贵州口音。16年前,大学毕业的他怀揣对农业的热爱从大西南奔赴东北,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北大荒建设中,如今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北大荒人。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开发北大荒”的号召下,现役军人、复员转业官兵、支边青年、城市知青等一批又一批拓荒者、建设者从全国各地而来,向荒原要粮、向严寒要地,在黑土地上播撒种子、收获希望。
“我是学农学出身,当年想着要从事农业就要到北大荒。因为这里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前沿,有着农业发展的广阔天地。”尹显洪告诉记者,他从未后悔当初的选择,北大荒海纳百川从不缺乏包容性,正是来自天南地北的建设者们成就了今天的“北大仓”。
北大荒的建设者们用70余年时间,让黑龙江农业生产格局发生巨变,“中华大粮仓”已成为黑龙江最耀眼的名片。一代代北大荒人传承着北大荒精神,在黑土地上辛勤耕耘,为祖国种好粮。
尹显洪对农场的发展充满信心。他正带领职工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爱游戏电竞,培育“乌苏里江”大米和“乌苏甄珍”两大品牌,作为撬动农场跨越发展的“金钥匙”。“以前只考虑种好粮,现在还要考虑多种经营,让粮食‘卖得好’。这里守着黑土地,旁边就是美丽的乌苏里江,用江水灌溉的粮食没道理卖不好。”尹显洪说。
一个农场的变化折射出北大荒集团改革的方向。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队”,北大荒集团每年粮食调出量稳定在400亿斤以上,约占黑龙江省调出量的60%,约占全国省际间可调配总量的20%,粮食商品率在95%以上。然而,北大荒集团下属各农场始终面临一个问题:好粮如何卖出好价?
总体来看,凭借生态环境优良、土壤肥沃、气温低病虫害少等优势,黑龙江三大作物水稻、大豆、玉米整体品质较好,但作为原粮销售并没有体现出太多差异性,好粮并没有卖上好价钱。提升原粮加工率,大力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成为黑龙江的必然选择,也成为北大荒集团改革的方向。
北大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聪告诉记者:“经过5年来的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北大荒集团实现了重生。从传统垦区行政体制过渡到现代企业体制,实现了质的转变。如今,北大荒集团轻装上阵,不仅要种好粮,还要加快建设成为国际化大粮商,构建更加完备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条,让北大荒的品牌更加闪亮。”
北大荒品牌价值已超过1700亿元,但品牌农业的发展仍有广阔空间。北大荒集团这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队”,正在加快实施“三大一航母”建设工程,要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形成农业领域航母;中粮、象屿农产、益海嘉里等头部企业也纷纷投资,加快延伸农业产业链条,让黑龙江粮食和农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更好担起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时政要闻。
除了北大荒集团这支“国家队”,地方农业也要“挑大梁”。目前,黑龙江已经连续4年粮食总产量超过1500亿斤,更提出再用5年左右时间把粮食产量增加1000万吨,让中国饭碗里装更多的中国粮食。但黑龙江农业发展并非没有“隐忧”。
与东北其他区域一样,黑龙江人口流失问题不容回避。年轻人纷纷外出发展,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年龄普遍偏大。未来,谁来种地?如何把地种好?这是农业大省黑龙江面临的问题之一。
从短期来看,黑龙江地方农业也存在短板,突出表现在小农生产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地块碎片化无法适应机械化大规模生产要求,阻碍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地方农业要向北大荒“看齐”,关键在于走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种植之路。
记者走访了多位合作社理事长,他们一致认为,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是未来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土地难以集中连片是制约合作社降本增效的最大痛点。只有先实现规模化,才能更好实现机械化、标准化。
位于黑龙江东部的双鸭山市丘陵坡耕地多。“自然原因短期改变不了,但人为因素造成的土地分割可以解决。要让村里的‘小大户’尝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甜头,才能加快推动土地流转,提升土地产出效益。”双鸭山市集贤县永胜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刘明坤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地块承包到户,地块散落在乡村田野。由于小规模农业种植难以满足需求,把土地转给熟人耕种收取一定的“地租”成为农村普遍现象。刘明坤口中的“小大户”是当地对种植几十亩至上百亩土地农户的一种叫法。尽管他们一年能从种地中获得不少收益,但生产规模仍然较小。也由于部分“小大户”不配合,土地集中连片仍然存在障碍。
“要把土地集中起来搞规模化经营,这样才有利于实现机械化作业,有效应对农村劳动力减少问题。同时也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粮食产量,实现农业生产效益最大化。”刘明坤认为,未来土地承包权确权可以考虑在纸面上确权,并不指定具体地块,这样有利于推动土地集中连片经营,方便机械化作业。
在齐齐哈尔市龙江县,超越现代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种植,不仅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粮食产量也实现提升。今年,他们全程托管服务种植粮食作物49万亩,仅需800名农机手就能完成全部生产任务,有效解决了劳动力减少导致的种地难问题。
目前,超越合作社1亩地的托管费是350元,包含种子、化肥、农药和农机耕、种、管、收、运全程作业费,此成本比当地小农户自主经营节省100元以上,还能增产15%左右。农民选择托管方式比土地流转每亩不但多收益300元左右,还实现了劳动力有效转移,增加非农收入。如今,土地托管越来越受欢迎。
“我们不断探索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有效办法,尝试推广了‘耕、种、管、收、售’全产业链式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构建了‘金融+期货+保险’的农产品产值保障体系,实现了小农户家庭经营下农业生产‘统’的突破。”超越合作社理事长魏刚说,随着农户对规模化经营认识加深,尝到土地托管的甜头,会有更多人加入进来。
经过多年探索,黑龙江在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方面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作业服务模式、金融支持机制和风险防范措施。专家建议,在确保土地承包权基本稳定前提下,应想方设法克服土地承包权带来的土地条块分割问题,加快构建生产托管等新型生产关系实现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从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粮食产能潜力。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加强黑土地保护,是提升粮食产量的“关键密码”。今年黑土地保护法出台,让黑土地保护有法可依。但仍要看到,黑土地大规模开发建设半个多世纪以来,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黑土地保护仍面临诸多问题。
从现实来看,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性资源,仍不时出现相关违法问题:在黑土地上乱占乱建;黑土区水土流失出现侵蚀沟,导致黑土地数量减少、土层变薄,但在侵蚀沟治理上,资金缺口大、地方推进缓慢;农业生产过度依赖化肥农药……全方位构建黑土地保护生态系统任重道远。
可喜的是,人们对黑土地的保护意识正在逐步加强,“田长制”责任体系正在构建完善,不同技术路径下的黑土地保护模式也在得到应用推广。如今,保护性耕作模式成为黑土地保护的一项重要技术路线,正让黑土地“重返青春”。
在北大荒农业股份二九一分公司,“土专家”陈国建10多年来一直从事黑土地保护工作。在他看来,保护黑土地不能重用轻养,要大力推行保护性耕作,让黑土地健健康康多打粮。他带领记者来到一块高粱地,地表仍能看见去年残留的玉米秸秆,土壤中依稀还能看见未完全分解的秸秆残留物。他边用铁锨挖地边打开了“话匣子”,“夏季时,地里蘑菇等菌类很常见,还能看见蚯蚓,这些都表明土壤的活性在增强,土壤生态正在得到修复”。
10余年来,二九一分公司一直开展以秸秆覆盖为核心技术的保护性耕作,其核心区设在第八管理区5号地块1800亩土地,主要以30%秸秆覆盖的方式种植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
“大家往往对保护性耕作存在误解,认为秸秆留在地里会影响来年的耕种,也不美观。实际上,传统翻耕模式容易频繁扰动土壤,土壤团粒结构破坏加剧;地表还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使耕层变薄。”陈国建告诉记者,传统翻耕作业还有另外一大弊端——犁铧挤压耕层底部土壤,以及车轮碾压农田,容易形成致密的犁底层,阻碍雨水下渗和作物根系下扎,春涝时播种困难、夏涝时田间管理不便,庄稼生长不齐,导致粮食减产。
从2011年秋天起,二九一分公司在收获后采用灭茬机先粉碎一遍秸秆,再进行深松和耙地,让70%左右的秸秆混在15厘米的耕层里,30%左右的秸秆留在地表,这样既解决风蚀雨蚀问题,又减少雨水蒸发,提高雨水利用率和产量潜力。
“与传统翻耕相比,在雨水调和的年份粮食产量表现差不多,但一遇到旱涝灾害,保护性耕作的地块产量会高出5%至8%。背后原因就在于遇旱时秸秆覆盖保墒效果好,遇涝时没有犁底层雨水下渗快,提高抗旱涝能力是这项技术的优势,稳产效果好。”陈国建说。
“二九一分公司保护性耕作面积已经从1800亩增至目前的10万余亩,土壤有机质含量已从3.7%提升至3.9%,为黑土地注入了新活力,在提升地力的同时也提高了粮食产量。”北大荒农业股份二九一分公司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总经理程晓娟说。
黑龙江现有耕地面积2.579亿亩,其中典型黑土耕地1.56亿亩,2020年、2021年累计实施秸秆覆盖免(少)耕播种保护性耕作面积3916万亩。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积温带,黑龙江还探索建立了符合本地实际的秸秆翻埋还田、秸秆碎混还田、秸秆覆盖免耕等秸秆还田技术,总结出平原旱田、坡耕地、风沙干旱及水田4个黑土耕地类型区黑土地保护利用“龙江模式”和“三江模式”,被列为《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黑土地保护主推技术模式。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黑龙江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3.46,高出东北黑土区0.13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6.2克/千克,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地块耕层厚度平均达30厘米以上。
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院长刘杰认为,黑土地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与其他生态要素一体化保护治理。在制定黑土地保护路径时不能“就土护土”,要统筹考虑各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综合施策;充分发挥森林爱游戏电竞、草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在黑土耕地数量保障与质量提升基础上,有针对性实施黑土地退化阻控、障碍因子消减与地力提升技术,实现黑土地可持续利用。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表示,黑龙江将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生物等措施,切实保护好黑土地,今年底将建成高标准农田1亿亩以上;积极推广先进栽培模式,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综合运用良田、良种、良机、良技等措施,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决当好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主力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细嫩的小手将稻谷一粒粒扒开,把米粒无比怜爱地放入瓷碗中,黑龙江省伊春市4岁“城里娃”小嘉宏享受着“丰收”的快乐。[详细]
冬闲人不闲,广袤田野冬种冬管正忙。各地盯着市场调结构、调品种,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增加有效供给,让种粮更有奔头。[详细]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眼下,我国秋粮收获接近尾声,除南方部分中晚稻和晚秋作物外,其他收获已经结束。[详细]
信息声明诚聘英才广告服务纠错热线中国西藏网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中国西藏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E-mail: xi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