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监管和治理形成巨大挑战。运用法治观念、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推动互联网发展治理,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共识。3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系统总结了从1994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的理念实践、经验做法。
《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除前言、结束语外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坚定不移走依法治网之路、夯实网络空间法制基础、保障网络空间规范有序、捍卫网络空间公平正义、提升全社会网络法治意识和素养、加强网络法治国际交流合作。
白皮书指出,中国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大势,立足中国互联网发展实践,将网络法治建设融入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不断深化对依法治网的规律性认识,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网络法治道路。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裴玮:“网络法治建设是伴随中国互联网发展全过程走过来的,在不同阶段都要应对不同的问题、解决不同的问题。白皮书非常全面地、系统地梳理了中国互联网法治建设的经验、道路,也展示了成果,明确了法治建设的方向。”
白皮书指出,中国的网络法治建设,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网络法治建设全过程各方面。
立法是构建法治体系的“四梁八柱”,从互联网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以来,中国先后制定出台网络领域立法140余部,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本,以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爱游戏电竞、地方政府规章为依托,以传统立法为基础,以网络专门立法为主干的网络法律体系,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教授林维:“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很多网络引起的法律问题是我们前所未有的,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要有先后顺序爱游戏电竞,我们的立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怎么样尽快地满足人民需要在网络世界当中得到保护的那部分权利,急用先行。”
白皮书指出,中国的网络法治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比如,针对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引发的网络“人肉搜索”等不良现象,我国就先后通过修订现有法律,制定专门法律和条例相结合,构建出针对公民个人信息权益的保护体系。在2009年、2015年通过《刑法修正案》,设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2020年审议通过《民法典》,对民事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作了系统规定。在网络专门立法中,2012年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2016年制定《网络安全法》, 2021年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保护规则。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法学院教授王轶:“传统法律要让它与时俱进,要给它加入信息文明时代的色彩和内容,从而让它能够适用网络治理的法治需求。那些专门性的法律,一方面弥补传统法律可能存在的一些短板和不足,另一方面把传统法律规定的相对比较概括、抽象和原则的变得更加具体化爱游戏电竞,这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
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凝聚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中国在《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网络法律法规制定过程中,利用线上线下渠道,通过公开征求意见、研讨论证等方式,广泛听取、充分吸纳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等各方意见。
同时,白皮书强调,依法治网的本质,是为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而不是束缚互联网的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同步推进,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增量。
在网络立法体系初步形成之后,严格执法是依法治网的关键环节。白皮书指出,中国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网络执法,推动形成健康规范的网络空间秩序,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生态。比如,中国持续开展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2019年以来,累积通报、下架违法违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近3000款。聚焦大型网络平台价格欺诈、低价倾销等重点问题,整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在重要网络系统领域,深化网络系统安全防护,持续监测网络安全威胁,有效防治网络系统遭受大规模服务攻击等重大安全事件。
同时,在执法过程中,中国也坚持立足国情。针对中国网民规模巨大、企业平台众多、产业业态丰富的实际情况,坚持处理好发展和安全、自由和秩序、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
白皮书指出,互联网因创新而生,因创新而兴,网络法治尤其需要创新。中国全面把握网络空间治理面临的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复杂性,前瞻性应对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带来的风险挑战,同时也推进网络法治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全方位创新。我们在司法领域,积极推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在诉讼服务、审判执行、司法管理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先行先试构建中国特色的网络司法模式。
林维:“深度融合司法和网络技术,在这方面我觉得中国走在世界司法创新的前列。比如成立了杭州互联网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这样的技术运用到司法当中,为世界司法模式创新提供了特别好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种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在法治建设中的创新,在普法领域有着更显著体现。白皮书指出,中国借助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的内容、形式、手段不断创新,网民法治观念全面提升。
王轶:“利用网络平台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传系列讲座,刚审议通过,第一讲就开讲了。我们也做过相应的统计,大概千万以上的人次,他们都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原则、规则有了相应的认识和了解,这是以往根本想象不到的。”
而这种全社会网络法治意识的提升时政要闻,也体现在网络平台主体责任和行业自律有效落实,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日益成为网络空间广泛共识和基本准则,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网络空间得到全面彰显。
网络治理对于各国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白皮书指出,中国的网络法治建设既坚持网络主权,同时广泛借鉴世界各国网络法治先进经验,吸收国外成熟做法,把中国互联网发展置于国际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谋划,形成了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互联网治理模式。
白皮书指出,中国坚持依法治国原则适用于网络空间,深入实施法治中国建设规划,不断推进网络法治建设,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在网络空间的实践。
王轶:“习法治思想核心要义,十一个坚持的第七个坚持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第八个坚持强调,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第九个坚持谈到了,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这些其实都是在强调要用系统的观念,去看待彼此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关联。”
白皮书指出,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全球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愿望相同,应对网络安全风险的挑战相同,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的需求相同。中国也将继续积极推动网络法治国际交流合作,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参与全球网络治理体系变革,促进全球共同分享互联网发展的机遇和成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追求,而法治则是互联网治理的基本方式。新时代,中国将依法治网作为全面依法治国和网络强国建设重要内容,走出了一条既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又有中国特色的依法治网之路,网络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不仅有力地提升了中国互联网的治理能力,也为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面对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也将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的法治化进程,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让数字文明的发展成果更好地造福各国人民。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在全党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2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征集评选展播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详细]
最近,四川、河南、广东等多地文旅局局长“披挂上阵”,走到镜头前,为家乡代言、为旅游助力,一时间圈粉无数。[详细]
四川省第一批新经济重点平台和新场景名单出炉 成都8个平台30个场景入选